1、圍護結構良好的保溫隔熱性能
項目被動圍護結構保溫專用材料應用:
· 外墻
采用220mm厚(120+100錯縫鋪貼)石墨聚苯板。外墻傳熱系數不大于0.16W/(㎡.k) 。
· 隔墻
分戶墻采用25mm厚膠粉聚苯顆粒保溫砂漿;室內與樓梯電梯隔墻兩側采用90mm厚巖棉防火保溫板。供暖與非供暖空間的隔墻傳熱系數不大于0.46W/(㎡.k)
· 樓板
地上部分樓板采用30mm厚(15+15錯縫鋪貼)擠塑聚苯板,地上首層樓板采用120mm厚(60+60錯縫鋪貼)擠塑聚苯板;地下室頂板采用120mm厚(60+60錯縫鋪貼)厚巖棉保溫板。
· 屋面
項目采用250mm厚(100+150錯縫鋪貼)擠塑聚苯板。屋面傳熱系數不大于0.14W/(㎡.k) 。在保溫鋪貼方面,采取雙層錯縫鋪貼方式,進一步延長熱量傳導路徑,保溫固定采用專用的斷熱橋錨固件,保溫層鋪貼連續完整。
保溫隔熱性能和氣密性能更高的外窗
項目采用森鷹被動式門窗,玻璃采用三玻兩腔雙Low-E充氬氣中空玻璃(5+15Ar+5+12Ar+5)mm,玻璃傳熱系數K=0.65W/(㎡.k),其保溫隔熱性能是普通中空玻璃的4倍,能有效阻斷室內外熱量傳遞。窗框采用鋁包木復合框體,木材相比于鋁材、塑鋼產品的熱傳導性較低,整個窗框配合保溫材料包裹,進一步降低框體傳熱系數,整窗傳熱系數K=0.80W/(㎡.k) 。窗框之間膠條采用瑞士Swisspacer暖邊間隔條,導熱系數比鋁間隔條小1000倍,膠條多道密封,不僅保證房間的氣密性和熱傳遞,同時使其降噪效果遠遠優于普通窗戶。窗框、玻璃、膠條同時保證外窗的保溫性能,避免了玻璃表面凝露的現象。
在窗戶安裝方面,外窗在主體結構外側,安裝在外保溫構造層中,采用專用角鋼構件連接,需在角鋼與結構墻體連接處增加隔熱處理,這種安裝形式更利于減少建筑的熱損失。
結構無熱橋設計
被動房屋防熱橋措施主要在建筑圍護結構中保溫層厚度不足部位和管線穿外墻局部容易散熱的一些部位,熱量集中地從這些部位快速散失,形成了傳熱較多的橋梁,從而增大了建筑物的供熱(制冷)負荷及能耗。被動房屋在易產生熱橋的位置(如:外墻與窗戶結合處縫隙、空調支架、雨水管、太陽能集熱器支架和開敞外挑露臺與建筑結構連接處)采用了特制的隔熱構件,這些構件有利于避免熱橋的產生,減少了建筑內部熱量的散失,同時杜絕了由于熱橋產生的結露問題。
極佳的氣密性
建筑圍護結構的氣密性是被動房屋節能的主要措施之一,其氣密性是減少建筑熱損失的重要環節。被動房屋竣工后必須經過鼓風門進行氣密性測試,測試標準為n50 ≤0.6/h。
(1)整個圍護結構采用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具有良好的氣密性;
(2)穿外墻各種管線均采取密封措施進行密封,電線管穿完電線后,將入戶管內采用密封膠封堵,穿樓板、外墻、屋面的煙道、排水立管采取密封措施;
(3)窗口、門口、填充墻交接處采用專用密封膠帶封堵;
(4)單元門及戶門采用被動房屋專用密封保溫門,門、窗與墻面連接固定需做防漏氣密封處理,門、窗框用角鋼安裝在外墻上。
高效的熱回收系統
根據被動房屋標準要求,新風換氣熱回收率要大于75%。與傳統房屋相比被動房屋熱需求極低,根據室內二氧化碳濃度要對房屋輸送新風,通風系統需設置熱回收裝置。根據以上要求,需給被動房屋配置一臺帶熱回收的節能冷暖通風空調系統,我集團山水龍庭項目采用專為被動房屋住宅配備的空氣源熱泵熱回收節能冷暖空調一體機。采用每戶配置一臺專用設備。
熱回收節能冷暖空調系統集成了新風、換氣、熱回收、制冷、制熱全熱回收功能。因此,該產品具有夏天空調制冷+生活熱水、冬季采暖、熱泵熱水器和全年的帶熱回收的新風換氣功能。
該產品冬季,通過輸入少量電能,利用壓縮機做功,將室外低溫環境里的低位熱能提升到供暖所需溫度,為房間供熱或加熱生活熱水。并采用高效逆流全熱交換器回收室內排風的熱量(冷量)。
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
太陽能光伏發電利用:“漢峪海風”被動式建筑為了充分利用太陽能資源,減少用戶生活熱水的能源消耗,本項目屋面擬設置分布式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利用光伏電站發電也補償因不能設置太陽能熱水器而增加的能源消耗,以達到整個小區綠色節能的目標。設計中做到高層建筑太陽能一體化。
雨水收集及利用:根據項目所在地區水資源狀況、氣象資料、市政設施情況,采用雨水進行綠化澆灌;綠化灌溉采取噴灌節水高效灌溉方式;采用硬質鋪裝地面采用滲水材質;采用下凹式綠地、透水停車場、滲透溝、滲透井、滲透水管,兼具滲透和排放兩種功能。
透水停車場和滲透溝:所有停車場均設為透水停車場。透水停車場結構由透水面磚(6cm)、中砂找平層(10cm)、砂礫透水層(20cm)、反濾土工布(草坪透水磚時使用)和中粉質夯實土壤墊層(30cm),總滲透系數1×10-4m/s。停車場坡度方向應保證其超滲雨水流向滲透溝或植物濾池,坡度為1%。
中水利用:中水處理系統主要將小區所有的生活廢水送入中水站處理,達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雜用水水質》(GB/T 18920-2002)標準后回用于沖廁、綠化、道路清掃、洗車。
污水處理系統采用自動控制系統,并采用地下式結構,地面綠化并進行景觀裝飾,具體位置見總平面圖。
污水處理站運行過程中基本無異味產生,并采取措施保證異味達到要求;最大限度地減少噪聲,符合《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GB 3096-93)要求。
可再循環材料的利用:本項目在可在材料利用方面,注重可再循環材料的利用。原有建筑拆除時有大量混凝土塊和毛石,經過精心篩選分級后,一部分用于工程護坡、建筑基礎回填骨料、道路墊層骨料等,少量廢棄,利用率可達60%。
施工廢料的再利用:小區室外污水管道使用的是雙壁螺旋PVC管材,工程完工后,有些管頭和外壁殘缺的管子無法再利用。物業公司將廢料加工成600mm高花盆用于小區綠化。